close
《台北小吃》手工米苔目 不只「呷二嘴」


「『呷二嘴』去叼位啊?」從涼州街轉進甘州街,人行道上的帳篷與人潮都不見了,揮汗如雨的老婦人看不懂牆壁上張貼的告示,急忙向我詢問。我舉起左手,遙指前方:往這走50公尺,很快就看到「呷二嘴」的新店面啦!

在人行道上賣了50多年的呷二嘴,終於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了,斑駁的紅磚牆上,除了貼著喬遷告示以外,還有一張「換季」告示:「訂於4月20日開始熱賣『夏季食品』。」

■吻仔魚米苔目 古法的證明

沒吃過的人完全看不懂什麼是夏季食品,吃過的人則是非常期待,就是米苔目、粉粿與綜合(前兩者相加)。走到新店前面,還沒進門便看到像小山一樣的米苔目、等著切塊的粉粿裝在一盤盤堆高的竹筲箕裡,而竹筲箕的直徑少說有8、90公分。

喜歡說呷二嘴賣的是「吻仔魚米苔目」,並不是吻仔魚煮米苔目,而是米苔目的形狀就像吻仔魚。兩頭尖尖,長約5、6公分,這種形狀代表手工古法製作,更具體的解釋是:把像紙黏土一樣的在來米漿,整坨來回搓過有細孔的洗衣板,一條條米漿直接掉進熱水裡,就是米苔目的原形。

這種費力又費工的手工米苔目,在台北市區裡幾乎快成「絕品」,而且雪白的米苔目,在暗色糖水的襯托下,感覺更像優游自在的吻仔魚。

「從我阿公那一代就這樣做,現在只是搬進屋子裡賣,什麼都沒有改變。」嘴巴回答我的問題,雙手還不停抓起米苔目分進碗裡的第三代郭小姐表示,每天光做米苔目就要用掉100斤的在來米粉。

■粉粿只用番薯粉 不加鹼

90幾歲的阿公現在享清福,換成第二代與第三代聯手製作,當然粗重的工作都落在郭家第三代的兩個壯丁身上,兩兄弟每天凌晨5時開始做米苔目與粉粿,雖然有部份步驟交給機器代勞,但是到了關鍵時刻,就要拼命賣力,包括「搓」米苔目與「芡」粉粿。

一盤竹筲箕堆滿,剛好是30斤,等於是18公斤,郭家兄弟一人便能扛起一盤而毫不費力,他們一邊跟我說話,一邊拿著鐵湯匙,使用窄細的那一頭,熟練又迅速地把粉粿切成適口小塊,粉粿的彈性在切拉之間一覽無遺。

我問:「為什麼你們家的粉粿沒有顏色?粉粿不應該是透亮的金黃色嗎?」「那是添加色素的啦!可能還加了鹼吧!我們什麼都不用,只用番薯粉。」

郭家兄弟的手在空中畫圈圈,做出「芡」的動作,表示粉粿就是用番薯粉這樣「芡」出來的,關鍵是番薯粉的品質要好,跟著阿公的照做就是了。

散發淡淡香氣的米苔目,以及滋味粉粉的粉粿都要靠糖水才能彰顯威力,呷二嘴的糖水是裝在超大號的茶壺裡,或舀或倒,方便迅速。深色的糖水聞起來香,嘗得出深度,郭小姐告訴我,是大量的二砂加少許的黑糖,用小火花兩、三個小時慢慢「焢」出來的。

坐在店裡吃冰,雖然少了帳篷下的古早味,但是透心涼的滋味,以及老店的堅持,仍是舊時樣。

■台北小吃相關資訊:

呷二嘴/台北市甘州街34號(涼州街與保安街之間,接近重慶北路與延平北路)/02-25570780/9:00~17:30


http://tw.lifestyle.yahoo.com/5e493943/070712/5/3qhjt/1.html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vylynn 的頭像
    ivylynn

    ivylynn

    ivyly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